DB23∕T 3814-2024 秸秆纤维沥青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黑龙江省)

ID

025BB5F8744A4F3EA1A11767835B30EE

文件大小(MB)

0.31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93.080.20,CCS,P 66 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23/T 3814—2024,秸秆纤维沥青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2024 - 08 - 30发布,2024 - 09 - 30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23/T 3814—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材料 2,5.1 一般规定 .2,5.2 秸秆纤维 .2,6 配合比设计 2,6.1 一般规定 .2,6.2 配合比设计 2,7 施工 3,7.1 一般规定 .3,试验段铺筑 3,7.3 拌制 3,8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4,附录A(资料性)秸秆纤维制备工艺 5,DB 23/T 3814—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投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远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东北林业大学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泽玉、周年发、易军艳、史梁、李勇、张亮、贺咏楠、李强、张海军、裴忠实、王文利、毕文勇、刘春良、高建辉、潘玲、吉祥、杨士斌、李达、裴浩志、任少辉、徐宝栋、叶玉婷、侯丽芳、李国良、张波、马淑霞、郑华、徐茂林、姜永峰、谷万鹏、彭海东、王宏、程铭、周雯怡、阿卜杜海比尔阿卜杜喀迪尔、白志豪,DB 23/T 3814—2024,1,秸秆纤维沥青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秸秆纤维沥青混凝土设计与施工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改性沥青路面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T 533 沥青路面用纤维,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秸秆纤维,水稻与玉米等秸秆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法加工而成的植物纤维。 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矿料、改性沥青结合料和秸秆纤维一同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秸秆纤维掺量,秸秆纤维质量与沥青混合料质量的百分比。 纤维吸油倍数,纤维吸收油分质量与纤维质量的比值。 秸秆纤维热稳定性,在高温拌和过程中,秸秆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程度,采用裂解温度和高温下质量损失表征,DB 23/T 3814—2024,2,4 基本规定,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所用的各种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中的纤维既可以采用秸秆纤维,也可采用秸秆纤维与其他沥青路面用纤维组成的混合纤维,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宜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秸秆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应按照JTG D50要求验算路面结构,5 材料 一般规定,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所需的沥青、集料、矿粉等原材料应符合JTG F40的要求。 秸秆纤维,5.2.1,制备秸秆纤维的原材料可选用玉米、水稻等植物秸秆,制备工艺流程宜参照附录A的要求,5.2.2,秸秆纤维的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秸秆纤维质量技术要求,检查项目,指标,试验方法,外观,未结团,目测,纤维长度(mm),≤4,JT/T 533 附录H,0.15mm质量通过率(%),60~80,JT/T 533 附录A,灰分含量(%),5~7,JT/T 533 附录B,pH值,6.5~8.5,JT/T 533 附录C,密度(g/cm3),实测,JT/T 533 附录I,纤维吸油倍数(倍),4~8,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重,含水率(%),≤5,JT/T 533 附录E,秸秆纤维热稳定性,裂解温度(℃),>245,采用热重分析仪,以10℃/min 从10℃升温至 600℃,绘制热解失重曲线,裂解温度为热解一阶段与二阶段的分界温度,质量损失(210℃,1h)(%),≤6,且无燃烧,205~215℃烘箱烘1h后冷却称重,并观察是否有燃烧现象,5.2.3,秸秆纤维运输、存储及应用时应防水、防潮、防火,6 配合比设计 一般规定,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常用分类见表2,表,2 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类型,混合料类型,适宜层位,沥青种类,SFa-AC,表面层、中面层,改性沥青b,SFa-SMA,表面层,改性沥青b,a 秸秆纤维材料代码为SF;,b 改性沥青宜采用 SBS 改性沥青、橡胶SBS改性沥青。 配合比设计,DB 23/T 3814—2024,3,6.2.1,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TG F40的要求,6.2.2,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体积指标和性能,应符合JTG F40的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JTG E42、JTG E20的要求,6.2.3,秸秆纤维掺量宜为0.4%~0.9%,具体掺量应结合区域气候特点与交通等级,根据性能……

……